文章摘要:
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種東西,沒有區別,但分為大葉艾和小葉艾,都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家鄉遍地是野艾,但也要辨別哪些是艾草哪些是蒿草。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種東西,沒有區別,但分為大葉艾和小葉艾。 艾草,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艾葉也要分優劣,網上一直炒作的蘄艾最好,我并不完全認同。在我看來,最好的艾葉當屬野外生長的大葉艾,而非人工大面積種植管理的田間艾。
艾蒿和艾草一樣嗎
野外生長的艾葉可謂是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沒有施肥,沒有人工特別管理,完全是靠頑強的生命力來生長。一年只能收割2次,當屬第一茬的艾葉最好。這樣的艾葉纖維含量多,能做出來的艾絨就多,艾灸起來的功效也非常好。下圖是清明回老家在堤壩下拍的野生艾葉正在和身邊的雜草爭得土地的養分。

而人工種植的艾葉,首先需要在田間施肥,然后種上艾根,生長過程中,還要幫他們除去雜草,讓他們失去了競爭對手,安逸于自然環境之中,這種環境下長出來的艾葉,并不像野生艾葉那么堅韌,纖維含量也低于野生艾,化學肥料培養下來的艾葉之藥性也不如野生艾。人工管理導致艾葉可以一年產4茬之多。這樣的艾葉打成的艾絨藥性是不如野生的艾葉。
隨著艾灸的興起,蘄艾葉被炒作的異常厲害,美其功效是其他艾葉的數倍等等,然而并不完全是。野生的蘄艾其功效確實不錯,但人工種植的就另當別論。凡是一提什么艾草種植基地之類的,或者大面積種植的皆不是野生艾葉。這點灸友以后不要隨便的因為蘄艾二字就盲目的去跟風。

野艾也分很多種,這里只講2種,一個是大葉艾,一個是小葉艾,我們本地也稱之為艾蒿。區別在于大葉艾葉片厚,大;小葉艾,葉片薄、小、細長。這段時間也看到了很多拿著小葉艾當艾葉賣的,或者制作艾絨的。原則上來講,小葉艾也屬于艾葉的一種,然其出絨率低,療效低,導致其收購價格是非常低的,很少有人會用其制作艾絨。在制作艾絨和取艾葉泡腳的話,一般還是要選擇大葉艾。下圖是清明回去拍的小葉艾的圖片,有些地方的小葉艾,比下圖的還要小,葉片還要細長。

上面展示下清明野外采摘的大葉艾,細節圖,供灸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