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在我國大部分省市都可以看到,其特點是分布廣,野生,繁衍率強。除極干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甚至在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經常見到。
每逢端午時節的民間,家家戶戶有掛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制成人形稱為“艾人”,以避邪驅瘴。艾草是《黃帝內經》中說到的少數藥物之一,在我國大部分省市都可以看到,其特點是分布廣,野生,繁衍率強。除極干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甚至在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經常見到。常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艾草葉圖片
河南湯陰九頭仙艾

九頭仙艾
產地:湯陰
揚州大葉艾

大葉艾
產地:揚州
西雙版納小葉尖頭艾
產地:西雙版納
紅安甘棠艾

產地:紅安
艾草的不同稱謂
艾草在各地叫法不一,別名有: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艾蕭、艾蒿等。如您分辨不清是艾草還是野草,可咨詢當地老人,協助識別。艾草因生長環境不同,不僅形狀各異,且藥性及出絨率也千差萬別。
01
艾蒿【爾雅、本草綱目】
02
白蒿【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
03
冰臺【爾雅】
04
醫草【名醫別錄】
05
甜艾【本草求原】
06
灸草【埤雅】
07
海艾、白艾、蘄艾【本草綱目】
08
阿及艾【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09
家艾、艾葉、陳艾【中藥俗稱】
10
大葉艾、祁艾【河北】
11
大艾、艾絨、艾蓬【江蘇、江西、上?!?nbsp;
12
五月艾【福建、廣東、四川】
13
黃草【臺灣】
14
野艾【湖北、湖南、廣東、四川】
15
白陳艾、家陳艾【四川】
16
紅艾、火艾【云南】
17
恰爾古斯一蘇伊加、荽哈【蒙語名】
18
黑陰威【瑤族土名】
野生菊頭艾
產地:陜西
野生扇形艾
產地:西安
湯陰并蹄艾
產地:湯陰
艾乃醫家之草!艾草不應該只在端午才被人們記起,但是艾草目前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卻是無人問津的野草,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艾草已漸漸被現代人遺忘或者忽略。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艾草一旦與火結合,就成了治百病的良方。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流傳幾千年艾灸! 它們在等待發現,發現艾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