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艾葉和艾蒿是一樣的,但是艾葉和蒿草是不一樣的。艾蒿不等于蒿草,艾蒿而是艾葉!
艾葉和艾蒿是一樣的,但是艾葉和蒿草是不一樣的。艾蒿不等于蒿草,艾蒿而是艾葉!如果在野外,這么多不同種類的“艾蒿”長在一起,是不是很難分辨出哪個是艾,哪個是蒿?下面可以對比下艾葉和艾蒿的區別圖片。

艾蒿和艾草怎么區別?艾蒿和艾草什么時候采摘?
艾葉和蒿草都屬于菊科植物,蒿草的學名叫蔞蒿,而艾葉學名則為艾蒿,名字的相似很容易產生誤會。它們常生長在田埂地邊、池塘邊等土壤水分豐富的地方。而且艾葉的生長周期長,從3月份開始,一直可以長到5月,但蒿草過了清明節(大概4月份),也就過了最嫩的時候。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高度和葉面形態。
艾蒿:
1.蒿草的高度要低一些,主干也比較細小,莖部呈暗紅色,長勢最好的蒿草,只有10厘米左右。
2.從葉子形態來看,蒿草葉片通常較細,正面顏色泛白,會有一層白色絨毛,柔軟光滑,葉片小,其周圍的鋸齒紋路深,整個葉片呈狹長狀。
3.蒿草的香味偏清淡一些,有的甚至略帶一絲草臭。

艾葉(艾草):
1.艾葉的主干略粗長,莖部呈淡綠色,靠近地面的根部稍木質化(比較硬),有的直徑可達1.5厘米,高度在80一250厘米之間。
2.艾葉表面為五瓣灰綠色,白色絨毛在背面,葉面看起來胖胖的,葉片相對于蒿草更寬大,葉片周圍的鋸齒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
3.艾葉的味道,則稍顯辛辣的清涼油味,屬“重口味”那款。
每年陰歷的五月中旬,是艾葉生長將成熟的時期,其葉新鮮肥厚,葉纖維已形成,此時采集的艾絨富有彈性,絨長而柔韌,是優良艾絨。
艾草(艾葉):
艾草應該在春末夏初時節采摘,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年收獲4~5茬。艾草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所以初春四五月份是采摘艾草的最佳時候。
艾蒿:
一般采摘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蒿比較好。相傳,端午這天的艾蒿要在太陽出來前采回來,把整棵的艾蒿插在門上,可以避邪,擋住妖魔鬼怪進來,保佑人們平安健康哦。
現在艾蒿和艾草是不是很好區分了呢?最后科普一下,食用艾草可以幫助孕婦痛經活絡,血液循環。艾草能夠補充氣血,安胎,防止流產,孕婦食用比較好的,但是量要控制住哦。
最后科普一下,食用艾草可以幫助孕婦痛經活絡,血液循環。而且艾草可以祛寒,孕婦長時間在屋子中,照射不到太陽,身體就泛寒,我們常說在陰涼處舒服就是陰涼處有一定的寒氣,所以食用艾草可以幫孕婦祛寒。同時,艾草能夠補充氣血,安胎,防止流產,孕婦食用比較好的,但是量要控制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