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手腳冰涼開始艾灸,不然又遲了!
來源: 艾灸百科 67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人體氣血,從產生的根源看,是“肺吸進來的自然界的清氣、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腎臟所藏之精”三者結合生化而成。因此氣血的生成跟“肺脾腎“均有關系。
從中醫角度來說,手腳冰涼,是由于氣滯血瘀,加上陽氣虛弱,火力不夠,氣血不能正常地達到四肢末端。大多數手腳冰涼的人還有宮寒、胃寒!
《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諸陽之本的“本”指的是標志的意思,也就是說,四肢是陽氣虛實的標志!陽盛則四肢實,也就是手腳溫暖有力;如果是陽虛了,就會“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就像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人體的“大河”就是我們的五臟,如果五臟的陽氣充盈,氣血充實,那么“小河”--手腳一定會溫暖!
手腳冰涼怎么辦?補氣血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從產生的根源看,是“肺吸進來的自然界的清氣、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腎臟所藏之精”三者結合生化而成。因此氣血的生成跟“肺脾腎“均有關系。
身體氣血是否充盈跟“脾胃功能”的關系最為密切,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多氣多血”之臟,被稱為“后天之本”。
“肺主氣也主秋”,因此在秋天要好好去燥潤肺,補益肺氣,讓肺氣宣通。
既然氣血如此重要,那有沒有益氣補血、使氣血充足的辦法?
補氣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四個方面進行調養:
第一,保證高質量的充足睡眠。
第二,保持有規律的運動。
第三,多吃補氣養血的食材。
第四,保持樂觀的心態。
補氣血除了可以在平時的生活和飲食上進行調理,還可以從艾灸穴位入手。
艾灸是補氣血最佳療法
1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手腳冰涼
你可以艾灸:陽池穴、涌泉穴
1、陽池穴
“陽池”就是蓄積人體陽氣的池子,在三焦經上。灸一灸陽池穴,身上的陽氣就被激發出來,體內的陽氣也會運轉起來,手會很快溫暖起來。特別是那些手涼且顏色發暗,冬天易長凍瘡的,陽池穴還有外關穴可以經常灸灸。
2、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源頭,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涌泉穴去,這叫引血歸源,腳自然暖和了。
2 如果你不僅手腳冰涼,還全身冷!
艾灸取穴:背部的大椎、命門、腎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闕(肚臍)、關元,腿上的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涌泉等。
雖然推薦穴位較多,但是大家不用一天都灸完,可以每天選取幾個穴位,輪流灸,具體選穴要看個人體質。手持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15分鐘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話每次每穴艾灸30分鐘左右;艾灸7天后可休息1-2天再接著灸。
3 如果你上熱,下寒;也就只是腳寒。
這種情況一般跟你下焦瘀阻、氣逆有關;解決的最好辦法是先敲帶脈和推腹,然后再艾灸。因為你不把腹部的濁氣濁水濁物推散,排泄出去,就會影響你正常氣血的運行。
1、敲帶脈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敲打你的帶脈及屁股300下以上!走路敲、看電視敲、等電梯敲....
2、推腹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稍微用力從喉結處一直推到下腹部,重點要在膻中穴、肚臍處都揉一揉。
3、艾葉泡腳、搓熱腳底、艾灸
每晚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擦干雙腳后可以反復搓腳底,一定要搓熱,或者艾灸涌泉穴。
簡而言之,如果你手腳冰涼,你不管用什么辦法:或按、或灸、或溫熱水泡手泡腳、或搓、或運動.....都要讓它們暖和起來!身體暖和了,心情就會好,心情好了身體就更好了!
灸補氣血注意事項
1、施灸中應密切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調節灸療的時間,虛寒證人群灸壯數可以多一些,時間可以長一些,給氣虛癥灸壯數相對少一些,時間宜短一些。
2、頭面及胸膈以上部位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處部位則多灸不妨;肌肉偏薄之處,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動關節,皮膚皺紋等部位,因避免采用直接灸,肌肉肥厚之處,尤其是背部腧穴可以多灸長灸。
3、施灸后應休息片刻再外出行走運動。
4、艾灸主要適合虛寒體質人群,熱性體質人群施灸時需要選擇適當的穴位和艾灸時間。凡屬于中醫所說的實熱證或陰虛發熱者,如高熱,高血壓現象,肺結核大咯血,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間都不適宜艾灸。
推薦閱讀
三伏灸就是為了借助旺盛的陽氣來拔除體內潛伏的積寒積濕。而要祛寒補陽,人體有個部位是必灸的,那就是背部。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適合補陽的時候!三伏艾灸,必做背!三伏灸好了...
三伏灸灸哪些部位?三伏灸是用艾灸灸某些特定的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代謝功能,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和消化吸收情況,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一般選擇的穴位是中脘穴、關元穴、神闕穴、足三里穴、身柱穴、大椎穴、腎俞穴和八髎穴等,也可以選擇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要比單純的艾灸好。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強的季節,在此時艾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全文>>
2021-07-12 23:17:21
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選在三伏天,每年陰歷的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也是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伏天以熱逼寒,外界陽氣最盛,濕氣最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此時做艾灸,排濕、排寒,扶正祛邪,行氣活血,延年益壽效果是平時3倍以上!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一定不能錯過!自然之陽,補人體之證,用中藥穴位貼敷,艾灸,配合藥物內服等方法幫助患者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祛除陰寒病邪的同時,也讓人體內部陰陽重歸平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預防冬病的效果。...
閱讀全文>>
2021-07-12 23:02:29
冬病夏治治療哪些???不少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婦科病都適合進行冬病夏治。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濕疹,蕁麻疹,甲亢,尿路感染,高血壓,復發口瘡,慢性結腸炎等,大部分可在夏季發病或加重,有些可在冬季治愈。夏季較易發病的某些疾病多與濕熱等有關,冬季較干燥,可減少發病誘因,同時治療起來也較容易,用藥也較輕。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
閱讀全文>>
2021-07-12 22:57:00
冬病夏治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濕呢?冬病的產生多為寒濕阻滯經脈、氣血不通所致。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匯集點,三伏天貼敷,最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三伏天的時候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期,天氣較為炎熱,自然界的陽氣生發,人體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毛孔打開利于將身體中的濕氣和寒氣排出體內,借三伏天這一陽熱天力之性祛寒補虛,艾灸溫補,可以祛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為冬季防病治病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
閱讀全文>>
2021-07-12 22: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