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問題解答*免費配穴指導,有任何關于艾灸方面的問題可聯系。微信: aijiutop1 (←長按復制)

當前位置:艾灸TOP網 > 艾灸百科 >

2021三伏灸時間表,三伏灸好了背,成功一大半!

來源: 艾灸百科 102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三伏灸就是為了借助旺盛的陽氣來拔除體內潛伏的積寒積濕。而要祛寒補陽,人體有個部位是必灸的,那就是背部。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適合補陽的時候!三伏艾灸,必做背!三伏灸好了

最近挺多家人問三伏灸該怎么灸?其實很簡單,抓住一個重點:補陽祛寒!因為我們三伏灸就是為了借助旺盛的陽氣來拔除體內潛伏的積寒積濕。而要祛寒補陽,人體有個部位是必灸的,那就是背部。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適合補陽的時候!三伏艾灸,必做背!三伏灸好了背,成功一大半!
2021三伏灸時間表

2021三伏灸時間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20日  
這四十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時機。
一、三伏艾灸,必做背!  
根據春夏養陽的理念,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適合補陽的時候,而人體各個部位中,最適合補陽的又是背部,因為背是陽氣之海。  
并且,夏天心火旺盛,把寒氣逼出病灶,潛伏到背部膀胱經、四肢關節之下,此時做背,正好把積寒排出。  
背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  
背部健康與否,往往直接反映著臟腑是否正常運轉。  
由此可見,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體堅實的保護屏障,無論是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還是精力旺盛的青壯年,亦或是頤養天年的老人,關注背部,給背部補充陽氣,就等于為健康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二、你的背泄露了你的??!  
背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從頸下二寸開始,以手掌大小為一個反射區,向下依次順序為肺區、心區、肝區、脾區、腎區、排泄區、生殖區等數個反射區。  
1、大椎:突出、色素沉著  
——可能:肩頸長期勞損,易引發肩周炎,肩頸經絡不通,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頭暈頭痛,心慌胸悶。  
大椎長痘:腸道宿便便堆積,毒素代謝緩慢,便秘、腹脹、腸鳴。  
2、肺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  
——可能:肺功能減弱,易引發鼻咽問題,鼻炎、咽炎、候嚨,干癢、易上火、胸悶氣短。  
拇指推肺區膀胱經,出現微血管擴張的現象:背部長痘為肺風粉刺,體質燥熱,多為肺陰虛。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適,面部毛孔粗大。  
備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長痘  
——可能:心火旺,有心事,淺睡多夢,心悸,心慌,手腳冰冷。  
分類:(1)拇指推心區內膀胱經,出現發紅現象,心火旺。(2)眉心長痘,面部潮紅多為虛火上炎。  
備注:體胖者胸悶氣短,體瘦者失眠多夢。  
4、肝區:明顯凸起  
——可能: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氣暴躁,面黃,口苦,目赤干澀,解毒功能弱,易引發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兩肋滿脹,后背發沉,容易小葉增生,乳腺增生,手腳冰冷。  
分類:(1)肝區膚色不均發青為肝膽排毒功能下降(2)肝區突出為肝功能下降(3)眼干澀充血,眼袋大,視力下降為肝火旺盛。  
圖片  
5、脾區:推膀胱經時更容易判診,有氣節、腫脹  
——可能:膚色暗黃、皺紋多、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脹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經不調。  
分類:(1)脾區膚色發黃為脾胃不和(2)口腔潰瘍,口周、額頭易生紅色痤瘡為脾胃實熱(3)皮膚松弛,虛胖者多為脾氣不足,舌苔黃膩,便秘實胖者多胃火旺盛。   
6、腎區:發黑、色素沉著、腎虛紋、腰眼深  
——可能:腎氣不足,易脫發,記憶減退,睡眠質量不高,夜尿頻繁,易受驚嚇,黑眼圈,眼袋明顯,耳鳴,易浮腫,怕泠,手腳冰,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婦科問題,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環不好。  
分類:(1)腎區凹陷,腰部顏色發黑,多為腎水不足(2)面部易生烏云狀片黑斑,手腳冰涼怕冷為腎陽虛(3)聽力下降耳鳴,腰酸,手腳燥熱怕熱為腎陰虛。  
7、婦科:八髎穴突出、發青、發黑、長痘  
——可能:內分泌失調、宮寒、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赤白帶下、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婦科下肢循環不好。  
分類:(1)生殖區凸起:月經量少,經血色暗血塊,痛經(2)生殖區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量多提前或退后,多為宮寒宮冷癥狀。  
三、背熱了,五臟六腑陽氣足,大病小病更少了!  
提起成語“虎背熊腰”,很多人腦中會浮現出一個身體魁梧、健壯的人物形象。但是,由于年齡增長,背部脂肪逐漸堆積而成“虎背”,導致經絡堵塞,就不一定健康了。  
俗話說,“背薄一寸,命長十年”,千金難買老來瘦,可見保養后背的重要性!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脊背正中間是督脈,總督全身陽氣。脊背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部位,膀胱經陽氣最多,補陽效果最佳!且與腎經相表里,腎主水,于是膀胱經總管全身的水液代謝。  
膀胱經還與其他腑臟有著緊密的聯系,例如肺腧、厥陰腧、心腧、膈腧、肝腧、膽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腸腧、小腸腧、膀胱腧都在膀胱經上,分布于督脈兩側。  
所謂“腧”,就是轉輸、輸注之穴,對保養和調理臟腑有重要的作用。人體氣血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去濕排毒的通路,那么脊背就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  
四、四大養背方法,融會貫通  
1、捶背、搓背:給背部松土  
捶背:捶背自己比較難捶到,可以買個專門捶背的工具,或者讓身邊人互相輕捶。相當于給背部松土,初步的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于背后,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可以調理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  
要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時間不要過久,注意防滑,不要在浴室摔倒。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叫撞背,不少人在公園里面對著大樹“duangduangduang”猛撞,把樹皮都給撞沒了的那種,建議大家不要學,容易挫傷背部筋骨的!  
2021三伏灸時間表,三伏艾灸,必做背!
2、捏背:給背部翻土  
捏背也叫捏脊,這種方法比較常見于小兒推拿,成年人也適宜,相當于給部位的經絡翻土,讓氣血、陽氣進一步暢通,流轉于臟腑。  
很多孩子感冒,家長就會讓脫了衣服趴在床上,兩只手從尾椎骨那個地方用力的提起皮膚,然后慢慢的往上捏。  
捏起來痛是真的痛,但捏完之后舒服也是真的舒服。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五臟俞穴,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  
方法:用兩手沿著脊柱兩邊,把皮給捏著提起來。一邊提著捏,一邊還要往上面推,從尾椎骨一直到脖子算一次,重復5到10次就行。  
捏背對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和怕冷、容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不過要說一下,第一次捏的時候是真的會很痛。但是堅持下來,疼上幾次之后就會感覺全身暢通,虛性體質也會慢慢變好。  
3、艾灸:直接注入陽氣  
說要養陽氣、補元氣、通經絡、祛寒邪,怎么能不說到艾灸呢?  
背部經絡松土、翻土之后,借助艾條的藥力能夠給穴位和經絡溫熱的溫通,然后再經過經絡和腧穴的傳導,能夠加倍的溫補臟腑陽氣、疏通經絡,祛寒化濕!  
背部穴位很多,其中四個穴位補陽氣最為關鍵:  
(1)大椎穴——解表通陽,補虛寧神!  
大椎常被用于調理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等等,人體諸陽之匯,是人體所有陽經交匯的一大要穴。  
(2)風門穴——運化膀胱經氣血上達頭部!  
風門也叫熱門,常被用于調理一些外感風邪的疾病,像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3)身柱穴——人的頂梁柱!  
常被用于調理感冒、哮喘、夜尿癥等病癥,特別是此穴用于兒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說是兒童的強身保健穴。經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夠少感冒,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  
(4)命門穴——強腰膝,補腎陽!  
命門穴最早出自于《針灸甲乙經》,屬于督脈,能幫助滋補腎陽、腎陰。也是“人體”陽氣之門,常被用于后背發涼、手腳發涼和腰酸腿寒這類有陽虛癥狀的問題。    
以上四個穴位,可以艾條懸灸也可以木質艾灸盒覆蓋灸,甚至可以艾絨鋪灸,灸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調節選擇。  
時間:每穴20-45分鐘,慢慢適應延長,一個禮拜休息2天。容易上火的灸友可以同時每次2個背部穴位,然后兼顧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等腿部穴位引火下行。  
要提一點的是:艾灸的時候要脫衣服,加上天氣也熱,有的朋友可能會吹風扇,或者說在艾灸完了之后也不穿衣服,只為讓自己舒服一點——  
但是千萬不要這樣子做,艾灸完了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暖,我們是要養背,補元氣補陽氣。  
如果艾灸完了之后不穿衣服甚至還吹風扇空調,外邪就直接順著被打開的穴位進來了! 

相關內容推薦

與”2021三伏灸時間表,三伏灸好了背,成功一大半!“相關圖片

推薦閱讀
2021三伏灸時間表,三伏灸好了背,成功一大半!

2021三伏灸時間表,三伏灸好了背,成功一大半!

三伏灸就是為了借助旺盛的陽氣來拔除體內潛伏的積寒積濕。而要祛寒補陽,人體有個部位是必灸的,那就是背部。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適合補陽的時候!三伏艾灸,必做背!三伏灸好了...

艾灸對濕氣有用嗎

艾灸對濕氣有用嗎

艾灸對濕氣有用嗎?為何艾灸祛濕如此有效?如果你艾灸過,就會發現祛濕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后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正是體內濕氣快速排出的表現!用艾灸來祛濕效果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郁、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水氣一樣簡單!如果你濕氣重,健脾祛濕,不妨多灸以下穴位:脾俞、中脘、天樞、足三里、陰陵泉、解溪。艾灸后,就會發現祛濕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后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正是體內濕氣快速排出的表現!...

上焦中焦下焦是什么?上焦火下焦寒疏通方法

上焦中焦下焦是什么?上焦火下焦寒疏通方法

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到水液運行的遲速,而且也必然影響到有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

百科 艾草 技術 培訓 加盟 穴位 資訊 學習 產品 圖片 專題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QQ:1105587936,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特別聲明:網站部分信息來源于自互聯網和網友上傳,只為方便大家查詢瀏覽,請自行核對信息的真實情況,本站將不承擔任何責任!特別提醒:本站由于資料眾多,難免有部分資料出錯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謝各位專家指導,本站將繼續努力!

Copyright ? 艾灸TOP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33208號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版6_亚洲精品不卡无码福利在线观看_忘忧草日本电影中文字幕_可乐app福引导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