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艾灸大椎不僅可以治療多種熱病,還可以治療很多呼吸系統疾病,當然它還可以用來保健。
田從豁:艾灸大椎治療多種疾病
常年艾灸大椎穴的好處
艾灸大椎不僅可以治療多種熱病,還可以治療很多呼吸系統疾病,當然它還可以用來保健。

大椎穴又名百勞,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屬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會。督脈屬陽,為陽脈之海,有督統諸陽之意。故大椎為陽中之陽,是督脈最主要穴位之一。
針刺大椎治療各種疾病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而溫灸大椎治療多種疾病亦非常有效?!夺樉拇蟪伞分赋?“大椎,灸以年壯,主肺脹脅滿,嘔吐上氣,五勞七傷,乏力,溫瘧,氣注,背肢拘急,頸項強不能回顧,風勞食氣,骨熱,前板齒燥。”《針方大集》指出:“大椎穴治五勞七傷,骨蒸發熱,盜汗,瘧疾,氣疰,頸項不得回轉,背膚拘急,咳嗽,瘰疬,諸虛潮熱。”
田老認為:施灸大椎具有通陽解表,清熱醒腦,寧神,益陽固表,扶正祛邪等功能。故可運用多種灸法(如隔姜灸,隔蒜灸,雀啄灸等)治療外感、發熱、瘧疾、疲勞乏力等多種疾病。
臨床應用
★治療多種熱病
(1)風寒表證
主證:頭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癢,咳嗽,咯稀痰,惡寒發熱(或不發熱),無汗,脈浮緊,舌苔薄白。
方法:以大艾炷隔姜灸大椎穴,共7壯,溫灸時間約10分鐘,配灸雙側風池穴各3壯,使周身有溫熱感。

釋義:溫灸大椎疏風散寒,解表通陽;配風池以加強疏散風邪之力,共奏祛寒解表之效。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2)風熱表證
主證:發熱汗出,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脈浮數,苔薄微黃。
方法:艾條點燃,灸大椎穴約15分鐘,令周身微汗出,另配雙側外關穴各以上述方法施灸5分鐘。
釋義:溫灸大椎解表通陽泄熱;外關“祛六淫表邪”(《針灸經穴學》),共奏疏風散熱之效。

定位: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
(3)里熱實證
主證:壯熱喜熱,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滑數有力。
方法:以雀啄灸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如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在穴位上方移動,艾灸15分鐘。另加灸雙側外關穴各5分鐘。
釋義:灸大椎取“火郁發之”之意以發散郁熱,條暢氣機,宣散熱邪;外關有“祛六淫表邪,疏三焦壅熱,通經絡氣滯”(《針灸經穴學》)之效,可疏散邪熱,共奏宣郁透熱之效。
(4)虛熱證
主證:患者長期低熱或出現潮熱,盜汗,消瘦,五心煩熱,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法:以溫和灸法,將艾條點燃,對準施灸部位約1厘米左右進行熏烤。施灸時間約15分鐘,致皮膚出現溫熱感。另加附子餅灸雙側腎俞穴各3壯。
釋義:灸大椎以助陽扶正;加灸腎俞補腎益氣,引火歸原而除熱。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治療呼吸道疾患
(1)喉痹(慢性咽炎)
主證:咽部長期出現聲啞,咽癢,甚或失聲,時有咽痛。
方法:以雀啄灸15分鐘(方法同上),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釋義:灸大椎可肅肺調氣,清上焦邪熱,以祛肺中虛熱而起效。
(2)咳嗽(急性、亞急性支氣管炎)
主證:因外感風邪引起咳嗽,咽癢,有痰或無痰,可有咽痛,發熱等癥。
方法:取大椎,雙側風門、肺俞,以1厘米針直刺,針柄上方施灸約10分鐘。
釋義:取大椎以清肺調理氣機,配肺俞、風門共奏宣肺止咳之效。
定位:風門: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鼻塞(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
主證:鼻塞不通,鼻流清涕或黃涕,眉額脹痛或頭昏頭痛,嗅覺減退或喪失,易感冒。
方法:用隔蒜灸法,以艾炷灸5一7壯,配灸雙側鼻通穴,約10分鐘,達到鼻能聞蒜味即可。
釋義:大椎可宣暢上焦氣機,通利鼻竅;加用大蒜以借其辛竄之力,加強通竅之力。
★用于保健
可用于一般身體虛易患感冒者或患有慢性病的輔助治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方法以溫和灸為主,時間每日20分鐘。
病案舉例
劉某,女性,42歲,1999年3月10日初診?;颊呋?ldquo;慢性鼻炎”10余年,近兩日因感冒加重,現鼻塞不能嗅氣味,頭痛頭暈,鼻流清涕,因常用“滴鼻凈”已無效。頭痛已影響正常工作,需服止痛片。舌邊紅,苔薄白,脈浮小數。證屬:風熱襲肺,壅塞肺竅。治則:清熱散風,宣肺通竅。
治療以艾炷隔蒜灸大椎及雙側鼻通穴,施灸時用氣吹艾炷使速燃,每穴約灸5一7壯。一次治療后,患者即感鼻塞己減,有通氣感。治療5次后,鼻塞已明顯減輕,頭暈頭痛已除。治療20次后,鼻塞已除。后因感冒誘發鼻塞,繼用上法而愈。
小結
艾灸大椎治病廣泛,即可祛除寒邪,又可散除邪熱,還可開宣肺氣,條暢氣機。其作用機制大致概括為:
①解表通陽,肅肺調氣,開宣上焦之氣,清上焦邪熱。
②“火郁發之”,即宣通郁熱,發散熱邪。
③補虛而扶正祛邪,以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目的。
臨床應用時必須以辨證施治為前提,相應地配以有關穴位,以達最佳效果。如風寒加風池;風熱、里熱加外關;虛熱加腎俞;咳嗽加肺俞、風門等。施灸方法的選擇亦很重要,如隔姜灸發散風寒;隔蒜灸開竅理氣;隔附子灸可補腎壯陽等。
田老施灸大椎治療多種疾病的經驗豐富,臨床療效肯定,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