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為純陽之性的療法,和女性陰性體質相配,同時艾灸法本身的促氣血運行的作用機理又特別突出,應合女性主“血”的生理特性

女人每天艾灸好嗎

女人艾灸穴位


女性艾灸注意事項
病名 |
主要證見 |
艾灸治療選穴 |
艾灸方法 |
艾灸時間 |
血虛型月經不調 |
月經后期,量少色淡 |
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涌泉 |
隔姜灸或溫和灸 |
關元子宮不得低于20分鐘,內關、涌泉各10分鐘。 |
腎虛型月經不調
|
月經初潮較遲,經期延后,量少 |
八髎穴、歸來、三陰交 |
隔姜灸或溫和灸 |
歸來不低于10分鐘;八髎穴不低于15分鐘,三陰交10分鐘。
|
血寒型月經不調
|
證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 |
關元、八髎穴、三陰交、足三里 |
隔姜灸或溫和灸 |
關元、八髎穴艾灸20分鐘,足三里三陰交各10分鐘。 |
氣郁型月經不調
|
證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 |
關元、命門、肩井、太沖 |
隔姜灸 |
關元、命門各20分鐘、肩井、太沖各10分鐘。
|
血崩 |
經血非時暴下不止 |
雙側隱白穴 |
隔姜灸 |
每日3~4次,停止后在鞏固2-3次 |
閉經 |
發生連續3個月以上停經的 |
神闕、關元、肝俞、膈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太沖
|
隔姜灸 |
每穴15-20分鐘,7日一個療程,中間間隔2-3天,經期停。 |
痛經 |
腰部及腰砥不疼痛,小腹痛 |
關元、氣海、曲骨、外陵、三陰交穴 |
艾炷灸 |
每穴施灸20分鐘左右,連續艾灸4天。 |
婦科炎癥 |
各種婦科炎癥取穴大同小異
|
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 |
艾炷灸 |
每穴20分鐘左右 |
黃褐斑 |
為邊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為對稱性。 |
阿是穴,五臟背俞穴 |
艾炷灸 |
20分鐘一次,灸至皮膚微紅發熱為度。 |
手腳冰涼 |
手腳寒涼,怕冷 |
足三里和大椎 |
艾炷灸 |
每穴20分鐘左右,艾灸兩個月 |
乳腺增生 |
乳房疼痛,酸脹,觸之有結節 |
阿是穴、肩井、天突、肝俞、三陰交 |
隔姜灸或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10天為一個療程 |
宮寒不孕 |
身體怕冷,月經異常,痛經 |
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 |
隔姜灸或艾條灸。 |
每穴灸半個小時左右 |
產后缺乳
|
完全無乳,或乳汁少,情緒不定 |
膻中、脾腧、少澤、支溝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產后風 |
分娩之后,怕風、畏寒、出虛汗,渾身沉重無力、腰膝酸軟,肢體抽搐、肢體腫脹 |
神闕穴、足三里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更年期 |
體重迅速增加、多汗、月經不規律、煩躁易怒、多疑、易激動甚至不近人情等。 |
神闕穴,腎陰虛,加灸太溪穴(雙側),肝郁氣滯,加灸太沖穴(雙側)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痘痘 |
臉上冒油、長痘痘,鼻子干燥、呼吸重、時??人?、心煩火大,清晨四五點被熱醒、身體出汗等 |
肺俞穴,曲池穴、合谷穴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肥胖 |
腰腹部肥胖,腿部肥胖,全身性肥胖 |
主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痰濕內蘊加水分穴、陰陵泉穴、豐隆穴;氣虛加腎俞穴、氣海穴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熊貓眼 |
眼圈發黑,常伴有手腳冰涼、腰酸痛等癥 |
脾腧、水分、三陰交、腎腧,兩側眼輪區(眼周),重點以太陽穴、四白穴、睛明穴 |
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
皺紋 |
笑紋、老年紋等 |
主穴:神闕、阿是穴(皺紋區)。 配穴:魚尾紋:太陽、絲竹空;額頭紋:陽白、印堂;笑紋配地倉、下關、頰車
|
神闕隔姜灸,其他穴位艾條灸 |
每穴10-15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