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這里曾經是個“空殼村”,現在的“忙碌”都得益于艾草產業的蓬勃發展。而發展此產業項目負責人陳平的創業路,卻是幾經波折。但如今不僅當地村民戶均增收上千元,陳平的艾草基
隨著端午節的臨近,銅梁區少云鎮海棠村的村民忙里忙外。村黨支部書記彭忠更像打了雞血似的,從早到晚幾乎沒坐下來喘口氣。
為什么呢?原來,海棠村計劃在端午節當天,承辦區里舉行的第一屆“原鄉小艾端午沉浸式”體驗活動,彭忠作為村干部,要抓緊協調并組織村民推進各項工作。

他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個“空殼村”,現在的“忙碌”都得益于艾草產業的蓬勃發展。而發展此產業項目負責人陳平的創業路,卻是幾經波折。但如今,不僅當地村民戶均增收上千元,陳平的艾草基地年收入也達到300多萬元。他讓村子“起死回生”的秘訣是啥?
看準市場空缺反遭村民反對
初夏,行走在海棠村,目之所及全是郁郁蔥蔥連片種植的艾草。“長得好的比人還要高,誰能想象到這以前空置得連蟲子都找不到。”指著一旁的艾草基地,彭忠滿是感慨。
而說到改變這里的功臣要屬陳平。他是少云鎮土生土長的孩子,雖然從小在村里長大,可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重慶主城做裝潢設計,和農業幾乎八竿子打不到一撇。
后來,每次節假日回村看望父母,他總有種說不出的痛心。他了解到,村莊除了過年稍鬧熱點,平時村里幾乎看不見人,大片土地撂荒,就連過去時常聽到的狗叫聲都鮮少??粗亦l一天天衰敗,陳平坐不住了,他想為家鄉做點什么。
2016年,國務院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讓陳平找到新的發展方向——種艾草。
說干就干。當年,他通過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到河南南陽、湖北蘄春實地考察后,陳平發現,目前我國艾灸產業規模已超過數百億元,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讓他竊喜的是,目前市場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一年后,陳平在鎮里大廟村種植的30多畝艾草試驗獲得成功,經過測算核實,一畝地年產值在2000多元以上,比種植傳統農作物收入要高不少。欣喜之余,他蹦出了帶領村民一起種艾草增收的念頭。然而,剛開口就遭到了村民強烈反對。“你一個年輕娃兒,不懂農村,更不懂農業,我們憑啥子相信你說的話?”“爛賤的艾草,你說市場前景好,我們怎么知道它到底值不值錢?”“若是跟你種,沒收成,你跑路了,我們找誰去?”村民你一言,我一語,句句都在拒絕陳平的提議。
執著規模發展贏1300畝示范地
面對村民的當頭一棒,陳平也傻了眼。他明白,如果艾草種植規模起不來,后期搞艾草深加工就沒有原料供應,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何想辦法說動村民齊種艾草,成了陳平當時創業最頭痛的一件事。
“村民不愿意跟我干,要不找少云鎮的領導談,征求到鎮上同意,事情不就好辦許多?”在束手無策之際,陳平想到了鎮領導這根”救命“稻草。
“艾草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基本不用噴藥施肥,非常適合農村留守婦女、老人種植。而且當年就能見效,一次種植至少可采收5年,畝產值更是能達到2000元以上。”
“更何況艾草產業目前在全國來說十分火爆,市場產值差不多在幾百億元以上,艾草深加工產品更是深受市場歡迎,更重要的是這一產業還契合了國家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要求。況且我提供技術,只要村民愿意種,我會免費傳授講解,并按照市場價保底收購。”帶著事先準備好的說辭,陳平向鎮領導反復進行了自薦。
經過一番實地調研,并積極參與鎮黨委會、村民院壩會的討論后,陳平的執著打動了鎮里相關領導。鎮上最終研究決定圍繞消除“空殼村”,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將規模開發艾草產業,并與陳平達成艾草種植協議,拿出海棠村在內的6個村社的1300多畝土地進行艾草示范種植。
三方共贏艾草身價翻漲
根據協議,陳平成立的重慶真艾農業公司負責前期墊付艾草種苗以及提供種植技術,同時承諾按市場價定期回收;村集體則需要將村民的零散土地進行集中,通過整合再將土地交給公司耕種;最后公司按照當年艾草的種植效益與村集體進行分紅,其中公司占51%、村集體占49%;而艾草的種植、管理、收割、運輸等,村民都無需出力,全由第三方社會化的專業服務隊進行打理。
按照這一模式,去年端午節其1300畝艾草基地贏來了首次收割。其中,1社村民彭白術將4畝坡地交給村集體后,收入2800元錢,加上到專業服務隊務工的7000多元,僅去年依靠艾草產業就收入近萬元。
更值得慶賀的是,彭白術去年還將房屋重新整修,開起了農家樂,順帶銷售家里的土雞蛋、老臘肉等農特產品。不僅如此,去年海棠村集體也有幾萬元的分紅,這使得曾經身無分文的“空殼村”變得充實起來。
同時,去年底,陳平引進許多機器設備,將艾草深加工制成了艾條、艾灸、艾精油、艾草足浴包等10多款艾草養生產品,讓“爛賤”的艾草價值翻了十多倍,僅去年依托艾草深加工,他就收入300多萬元。
“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既破解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實現農民增收、公司盈利的三方共贏。”少云鎮相關負責人劉有春看著滿山的艾草,笑容滿面說道。
如今,艾草的種植面積也從少云鎮擴大到維新、太平、安居等鎮街的上萬畝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