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橫骨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理下焦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腹痛,外生殖器腫痛、遺精、閉經、盆腔炎等。
橫骨(Hénggǔ)
【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國際代碼】
KI11
【特定穴】
足少陰、沖脈交會穴
【別名】
【定位】
橫骨穴是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少陰腎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橫骨:為恥骨之古稱,穴在橫骨上緣上方,故稱橫骨。
橫,指穴內物質為橫向移動的風氣也。“骨”,指穴內物質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
橫骨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云氣在此橫向外傳。本穴物質為陰谷穴橫行傳至的冷濕水氣,至本穴后,因吸熱脹散并橫向傳于穴外,外傳的風氣中富含水濕,故名“橫骨穴”。

解剖
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橫骨穴的準確穴位圖
【取穴法】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沿腹部前正中線向下觸摸,可觸及一骨頭,即為恥骨聯合;
第3步:從恥骨聯合上緣與前正中線交點處旁開量半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部位的橫徑為1寸)處,即為本穴。
橫骨穴是沖脈、足少陰會穴

沖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后,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經相并,夾臍上行,散入胸中,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沖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沖脈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為十二經脈之海。與生殖機能關系密切,沖、任脈盛,月經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稱血海。
關于橫骨穴的臨床應用是這樣記載的
1.《針灸甲乙經》: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橫骨主之。
2.《外臺秘要》:陰下縱,卵中痛。
3.《備急千金要方》:脫肛歷年不愈,灸橫骨百壯。
4.《針灸大成》: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滿,目赤痛從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
5.《席弘賦》: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橫骨穴的功效作用
主治
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尿道炎,膀胱炎,睪丸炎,附件炎,尿潴留,盆腔炎,子宮內膜炎。
功效
橫骨穴具有益腎助陽,調理下焦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腹痛,外生殖器腫痛、遺精、閉經、盆腔炎等。
用大拇指按揉橫骨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療疝氣、陽痿?;蛴冒瑮l溫和灸橫骨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以改善腹痛、疝氣脫肛、陽痿等疾病。
【主治病癥】
①少腹脹痛、疝氣;②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艾灸參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50分鐘;溫度:38-45℃;
艾條懸灸時間:10-15分鐘。
【經驗應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盆腔炎、尿道炎等。配大都主治腹痛。

穴位配伍
橫骨配陰陵泉、三陰交,有清下焦,利濕熱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炎。
橫骨配腎俞、關元,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
橫骨配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治閉經。
橫骨配支溝、足三里、命門,治便秘。
橫骨配中極、三陰交,治遺尿。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過敏性鼻炎是身體對某些過敏性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的一種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疾病。以鼻黏膜腫脹、色淡、噴嚏、流清涕為主。本病主要是肺氣虛、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犯及鼻竅所致!艾灸能溫肺固表,疏散風寒,治療過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治療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縮性鼻一系列鼻炎,都可用這種方法治療。取穴迎香、印堂、太陽、鼻梁骨、眉骨、兩個肺俞、關元、神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