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嘔吐常見于現代醫學的急性胃腸炎、賁門痙孿、幽門痙孿或梗阻、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食管痛、十二指腸壅滯癥等疾病。
嘔吐概述
嘔吐,是指胃中食物或痰涎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癥狀。有聲無物為嘔,有物無聲為吐,有物有聲為嘔吐。嘔吐與干嘔一樣,均為胃氣上逆所出現的癥狀。本癥多由外邪浸襲、飲食不節、情志不調、脾胃虛弱等引起胃氣上逆所致。
嘔吐
本癥常見于現代醫學的急性胃腸炎、賁門痙孿、幽門痙孿或梗阻、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食管痛、十二指腸壅滯癥等疾病。

嘔吐病因與癥狀
(1)外邪襲胃:嘔吐,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舌苔白,脈浮緊等癥狀:或嘔吐,發熱重,惡風或不惡風,頭痛,身重,脘悶惡心,舌苔白膩或黃,脈浮而數等癥狀。
(2)胃中寒冷:嘔吐,反胃,胃脘痞悶,胃痛,噯氣,畏冷,形瘦肢困,舌淡,脈弱?;蛭竿瓷?,嘔吐可先出清水,后吐出所食之物,以吐出為快。
(3)胃中熱盛:嘔吐,噯腐吞酸,口臭,脘悶,尿赤,便秘,舌苔黃或膩,脈象弦或滑有力。
(4)飲食積滯:嘔吐,胃脘脹滿,噯腐吞酸,厭聞食臭,惡食,惡心,每以嘔出為快,舌淡,苔薄白,脈象可正常。
(5)肝胃不和:嘔吐時作,但吐出物量不多,胸悶脘痞,胸脅疼痛,口苦,苔黃,脈弦。
(6)胃陰虧虛:嘔吐劇烈,先吐出食物,食物吐盡繼之清水,清水吐盡繼之膽汁,不能飲食,甚至水入即吐,口渴不能飲,咽干,舌紅,脈象細弱。
嘔吐病因分析與診斷
(1)外邪襲胃嘔吐:寒邪外束肌表,衛陽不得發越,氣無從外越而上塞,或暑濕傷衛者,則嘔吐,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舌苔白,脈浮緊等癥狀,或脘腹痞悶、納呆、身重、肢困、或口中甜膩,或大便溏泄,舌苔膩等癥狀。
(2)胃中寒冷嘔吐與胃中熱盛嘔吐:前者,因素體中焦脾胃陽虛,或暴食生冷而重伐胃陽,而脘胃疼痛,食欲減退,少氣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脈弱等癥狀。后者因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濕熱內蘊中焦,癥見脘胃疼痛劇烈,嘔吐亦劇,以吐出為快,吞酸、腐、口臭、脘悶、便秘、苔黃等胃熱表現。
(3)飲食積滯嘔吐與肝胃不和嘔吐:前者起病急,病程短,嘔吐而厭食,以吐出為快。后者,起病緩,病程長,因肝郁不舒,橫逆犯胃,嘔吐惡心頻頻,但癥狀不甚劇烈,兼有胸悶、脘痞、脅痛、口苦、脈結等癥狀。
(4)胃陰虧虛嘔吐:熱病或久病,胃陰不足,胃氣上逆,或術后,陰液不足,胃中虛熱上逆而嘔:或劇烈嘔吐不愈,復傷胃陰,而致虛火上逆,嘔吐愈劇,甚至滴水不入,嘔吐之外,必見口干欲飲,舌紅少津等癥狀。
艾灸療法
取大陵、氣海、陰交、神闕、下脘、中脘、巨闕、膻中、太沖、章門、期門、照海、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三陰交、乳根、不容、天樞、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頭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合適體位,使用艾條直接對準穴施灸或者選用適合的灸器進行施灸。
過敏性鼻炎是身體對某些過敏性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的一種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疾病。以鼻黏膜腫脹、色淡、噴嚏、流清涕為主。本病主要是肺氣虛、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犯及鼻竅所致!艾灸能溫肺固表,疏散風寒,治療過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治療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縮性鼻一系列鼻炎,都可用這種方法治療。取穴迎香、印堂、太陽、鼻梁骨、眉骨、兩個肺俞、關元、神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