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正坐仰靠或仰臥位,內迎香穴位于鼻孔內,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即與上迎香相對處的鼻黏膜處。
內迎香穴位描述
在鼻孔內,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共2穴(按身體對稱軸對稱,左右各l穴)。

內迎香穴
內迎香為經外奇穴;雙穴,內迎香一般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故對損傷后出血不止者忌用。
內迎香穴位于鼻孔內,在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
內迎香穴位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標準定位:內迎香穴在鼻孔內,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
取穴:正坐仰靠或仰臥位,內迎香穴位于鼻孔內,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即與上迎香相對處的鼻黏膜處。
內迎香穴位準確位置圖
主治功效
主治:目赤腫痛、鼻癢鼻塞、咽喉腫痛、中暑、頭痛等。

解刨穴位
解刨:內迎香穴下有鼻粘膜、粘膜下疏松組織。分布有面動、靜脈的鼻背支之動、靜脈網和篩前神經的鼻外支。
穴位釋義
釋義:內迎香為經外奇穴名(nèiyíngxiāngEX-HN9)。出《肘后方》?!侗怡o神應針灸玉龍經》列作奇穴。在鼻孔內,當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的黏膜處。
內迎香穴的功效與作用:
內迎香穴有清熱通竅的作用。

內迎香穴位的作用
①目赤腫痛,鼻塞,鼻淵,喉痹等五官病證:②熱病,中暑?,F代常用于治療急性結膜炎、鼻炎、鼻竇炎、中暑等。配印堂、合谷、大椎、風池主治鼻炎。
【備注】
1,出處《竇大師針經》(內迎香二穴,在鼻孔內是穴。用箬葉做一次管,搏動出血、,治眼紅腫痛,出血尤妙。)
2,名實考《肘后備急方》巻一救卒死方載“取蔥黃心刺其鼻”;《備急千金要》卷二十五所載“治中惡方”文字更明確:“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然而明確用于目疾的治療則見于《儒門事親》?!陡]太師針經》我本穴名曰“迎香”,與手陽明經穴“迎香”同名,《針灸玉龍歌》注作“內迎香”,以為區別。然而在古代針灸方中卻仍可見徑作“迎香”者,閱覽文獻時可通過主治及刺灸法加以辨別。明代《大本瓊瑤神書》將“內迎香”歸入手陽明經。
3,臨床應用舉例
(1)佘嘗病目赤,或腫或翳,作止無時偶至親息帥府間,病目百余日,羞明隱澀,腫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會,速以彼針刺四五十刺,攢竹穴、絲竹穴上兼眉際一十刺,反鼻兩孔內,以草莖彈之出血。三處出血如泉,約二升許。來日愈大半,三日平復如故。(《儒門事親鄉卷一)
內迎香穴位相關疾病鏈接
鼻塞
過敏性鼻炎是身體對某些過敏性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的一種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疾病。以鼻黏膜腫脹、色淡、噴嚏、流清涕為主。本病主要是肺氣虛、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犯及鼻竅所致!艾灸能溫肺固表,疏散風寒,治療過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治療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縮性鼻一系列鼻炎,都可用這種方法治療。取穴迎香、印堂、太陽、鼻梁骨、眉骨、兩個肺俞、關元、神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