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黃褐斑的發病原因為內分泌失調引起,大多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而絕非儀是面部皮膚局部的病變引起。因此,只有內外結合、標本兼顧,才能使氣血充盛、臟腑功能正常、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女性朋友臉上就會長出黃褐班,影響美觀,讓人苦惱。黃褐斑又稱肝斑,是發生在臉上的色素沉著。是體內寒濕過多,內分泌失調,精神壓力大,肝腎功能不全,心理原因,體內維生素缺乏,外用化學藥物刺激皮膚等原因引起的。

艾灸去黃褐斑
防治黃褐斑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活血化瘀治標,解決外在的斑;一是治本,疏肝解郁、益氣養血、調補肝脾腎.可以艾灸一些穴位來改善。
1.脾虛型黃褐斑
面色萎黃,缺少光澤,斑色淡,多在兩顴部。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欠佳,或食后脹滿;或有經期提前,行經淋漓不凈,或經血量多,色淡紅等
艾灸取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氣海,天樞,血海,足三里,太白。每次取3-5個穴位輪流施灸
平時可配合面部刮痧(重點斑處的陽性反應點),多揉腹、推腹。多刮拭脾胃體表投影區及胃腸的脊柱對應區,膀胱經肝俞—脾俞、胃俞、大腸俞至小腸俞。多刮拭按揉天宗穴、小海穴、支正、足三里、血海。
平時加強營養,少思慮,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悅
2.腎虛型黃褐斑
面色黯黃或褐黃,面部色斑為暗褐色,多分布在口唇兩側、面頰外側,面部老年斑亦屬腎虛斑。常與月經不調和神經衰弱癥狀同時存在,也可見于女性絕經期。多伴有經期延遲、行經不暢或行經腹痛、血色暗紅,夾有血塊,并有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精力減退等
艾灸調理:
可取命門,肝俞,腎俞,氣海,關元,神門,足三里,太溪,血海,三陰交。每次取3-5個穴位輪流施灸。

平時可配合面部刮痧(重點斑處的陽性反應點),多搓搓腰,拍打膀胱經上的委中、委陽、陰谷,多刮拭督脈命門穴及膀胱經上三焦俞、腎俞、志室、胃俞。
加強營養,多食粗纖維或清腸排毒食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
3.肝郁氣滯型黃褐斑
面色青黃,少光澤。多分布于額頭兩側、外眼角下及外眼角、鼻中部,并伴有心情抑郁、情志不舒或急躁易怒、乳房脹痛、心胸憋悶、脘悶腹脹、每因噯氣、矢氣則舒。
艾灸調理:取心俞、膈俞、肝俞,期門,關元,內關,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每次取4-5個穴位輪流施灸。
小孩子艾灸的作用和禁忌主要有凡是暴露的皮膚部位,不要直接進行艾灸,比如面部,或是夏季的手臂等,尤其小孩子的皮膚比起成人更加嬌嫩,更容易形成瘢痕。小孩的皮膚對于溫度以及疼痛的敏感度比較差,而且小孩子比較好動。因此,在為小孩進行艾灸時要專心一些,不要走神以免造成燙傷。在進行艾灸時要選擇一些環境比較好,空氣流通好,并且比較干燥的房間。另外,大家在給小孩做艾灸的時候,也要掌握好時間,一般來說,一次艾灸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可以一周進行兩到三次,堅持三個月到六個月左右,會有不錯的效果。...
藥艾條就是除了艾草成份外,根據不同的病癥人群,采用不同的配方比例制作成的。在藥艾條選購時,要根據適用病癥選擇,有增加效用的作用。加中藥的艾條,根據加入中藥成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例如: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等。藥艾條是除艾絨之外含有其他中藥末的艾條,其功效因所含的藥末不同各異,具有調和氣血、溫里回陽、消瘀散結、散寒等多種功效,因而廣泛用于臨床各科多種病癥。藥艾條中的中藥末,灸治時隨艾條燃燒形成藥煙,通過對穴位或病變部位的藥理作用,可以收到比單純艾條更顯著的功效,但如果使用不當,藥艾條對人體也會產生一定的毒性...
閱讀全文>>
2021-08-01 02:41:57
艾灸可以保養卵巢。卵巢保養取穴遵循兩個原則,即在任脈上取穴和就近取穴原則。任脈為陰脈之海,可以調節女性生殖功能,在任脈的穴位(神闕穴,水分穴)溫灸可以調節卵巢功能,調節雌性...
閱讀全文>>
2020-06-18 00:33:08